心理共振:如何理解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神经和社会学基础?
最佳答案:
心理共振,也称为共鸣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描述了个体在特定环境下通过与他人或环境的互动,其想法、行为或情感受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神经和社会学基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神经生理基础
- 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如思维、语言、情感和意志,主要由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心理功能,例如,前额叶皮层与决策和计划有关,而边缘系统则与情感处理有关。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调节心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来改变心理状态。
2. 社会学基础
- 心理共振的社会学基础体现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想,如群体行为、从众心理和社交影响。
- 心理共振效应表明,个体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通过与他人信息的传递和想法的交流,增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例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体现了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深远影响。
3. 心理学的分类
- 心理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分支。这些分支从不同角度研究心理现象,揭示了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心理共振的应用
- 心理共振效应可以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在积极方面,它可以通过群体动力和社交支持促进个体成长和心理健康。在消极方面,它可能导致从众行为和不良情绪的传播。理解和控制心理共振效应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共振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受到神经生理机制的支撑,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整合神经科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共振的机制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高级神经活动(higher nervous activity)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人类的语言、思维和实践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表现。 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作为神经生理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是巴甫洛夫首先创立的。20世纪初,巴甫洛夫由研究消化腺的“心理性分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的方法,从而开辟了研究脑的高级机能活动的新途径。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巴甫洛夫应用条件反射方法获得脑内基本神经活动过程的一系列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由于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以条件反射为中心内容的,所以也称条件反射学说。从广义来看,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除条件反射外,还包含学习和记忆、睡眠与觉醒、动机行为等。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的基本特性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所谓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状态转为活动或较强的状态;所谓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状态。不能简单地把兴奋看做是活动,把抑制看做是静止的状态。兴奋和抑制都是一种神经活动的过程,它们指的是这种活动所指向的方向。
巴甫洛夫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这就是它们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神经过程的强度有强弱之分,兴奋过程强者,在强烈刺激的作用下仍能形成条件反射,并能保持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兴奋过程弱者,在强刺激作用下难于形成条件反射,甚至会使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或遭到破坏。抑制过程强者可长时间忍受持续不断的内抑制,抑制过程弱者只能忍受较短时间的内抑制。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平衡,所以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且不平衡又有兴奋占优势和抑制占优势两种情况。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相互转化的难易程度,有灵活和不灵活之分。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科普中国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同周围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人使用物质工具进行劳动操作,使自己脱离了动物世界,同时人又使用符号、词、语言等精神工具进行精神生产,使其心理机能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具有随意、主动性。
中文名
高级心理机能
外文名
Advanced psychological function
应用学科
心理学
应用范围
发展心理学
快速
导航
特征
介绍
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 1896~1934)1931年著有《高级心理机能》一书,1960年出版。书中详细阐述了作者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结构的观点,以及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途径。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同周围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人使用物质工具进行劳动操作,使自己脱离了动物世界,同时人又使用符号、词、语言等精神工具进行精神生产,使其心理机能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精神工具的运用使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在结构上比低级心理机能多一个中介环节,因而使它们具有间接的性质。[1]
特征
高级心理机能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特征:它们是随意、主动的;其反映水平以概括和抽象为特征;它们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间接结构特点。从个体发展来看,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们的劳动实践和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的所有心理特性都是外部的东西不断内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