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长葛到商水汽车时刻表
最佳答案:
长葛汽车站情况
- 长葛客运枢纽总站:有开往就近区县的客车,以及跨省市的班车,但具体到商水的班次信息缺失。
- 长葛南站:每天早晨六点五十分有客车出发,约七点二十左右抵达长葛东站,但同样未明确提及是否有直达商水的班次。
商水汽车站情况
商水汽车站有发往郑州、洛阳、南阳、信阳等多个城市的班次,但具体的时刻表信息未提及是否有从商水发往长葛的班次。
建议
- 查询在线平台:通过各大在线旅行平台(如携程、去哪儿等)输入出发地“长葛”和目的地“商水”,查询具体的班次时间表。
- 联系客运公司:直接联系长葛或商水的客运公司,获取最准确、最新的班次信息。
- 关注车站公告:车站的发车信息可能会随时调整,建议出行前密切关注车站的公告或联系车站客服电话以获取最新的时刻表。
虽然目前没有直达的汽车时刻表信息,但通过上述建议的方法,可以获取最新的班次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行程。
平顶山到长葛的汽车时间
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临颍、郾城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许昌市升为地级市,原许昌地区所属的禹县、长葛、许昌、鄢陵4县划归许昌市管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昌市总人口4124086人; 魏都区 373387 许昌县 737384 鄢陵县 564477 襄城县 679863 禹州市 1122669 长葛市 646306 http://baike.baidu.com/view/3046.htm